接受疏离
偶尔会想想自己,为什么是现在这样。
记得以前看《苏菲的世界》,有些懵懵懂懂,可是却觉得很有意思。
那些问题,似乎都很习惯性的接受。别人提出来放在面前,才开始思考。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为什么活着?”
“我应该怎样活着?”
自然想不出所以然来。除了从生理学上知道我从母亲的子宫里孕育出来之外,除了我依然抱着活着很可贵的理由漫无目的的活着之外,我有时候清醒有时候沉醉。
香说: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像,所以其实我们不适合谈话。因为恐怕很难给到建设性的意见。不过可以一起买醉,因为连哭都是同步。
不过我的酒量比她大。悲。
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淡漠跟疏离。
不关心别人的事情,不探究别人的内心。心事只给本子里的这些朋友看着。偶尔讨论。因为都是同样的人,有同样的问题。象是更另外一个自己。
却又因着自己的敏感细致,能够体会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却不问。
中午回宿舍,她们在讨论买房,结婚。我洗杯子,进进出出。不发一言。不愿意跟她们分担。因为不了解,所以不能一起欢乐。
素说过:除非她自己愿意跟我说,那么我愿意倾听。不然我不问。
可是我愿意她问我。因为她问了,代表关心。我在乎她的关心。
可是知道她的这话后,我不敢再问她。偶尔问,小心翼翼。因为我在乎她的感受。
还好,我们还是朋友。也不需要小心翼翼。因为可能她那话只是当时的气话。
偶尔同事会问及往事。
敷衍以对。也明白她有时候愿意跟我分担她的快乐。我可是我不能。所以,她说了,我听。她不说,我也不问。即使她有暗示。
因为不关心。
一个人的疏离感由此产生。寂寞由此蔓延。
我没喝酒。可是回头却发现自己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原谅。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