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配置

开始很难,就不要轻易结束

作者: 上官馥 日记簿:
    到公司很早,这个写字楼里的人若懒一些的可能还在床上蜷缩着呢!
    
    小米粥,一碗,舒润我的胃.呼呼的热气迎着面,我把脸埋在粥的暖意里.小口小口地喝,怕它烫伤我的唇,总在急切的时候烫伤自己!吃完早点,离上班还有半小时,偶尔会不知道如何打发等待的时光!徒步,经过连卡佛的橱窗,模特儿傲慢的昂着头,瘦骨嶙峋,显见的锁骨,时装覆盖它们的胴体,若有风透过玻璃的缝隙,吹动,我想那一定很飘逸和挑逗!
    
    有风吹来,紧裹自己,从运河方向吹来的风,似有一股力量,吸引我靠近!突然想起新近投运的水上巴士,半小时一班,午息时该来坐坐!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往东横向流动,纵贯南北的水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肇始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联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俨然成了贯通南北的主动脉。
    
    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向北扩张,首开150公里的邗沟。秦、汉、魏、晋、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隋炀帝开凿了广通渠、御河(通济渠、山阳渎的合称)、永济渠,重修了江南运河。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开凿济州河、会通河、坝河、通惠河,公元1293年终于大功告成。
    
    从北京沿运河南下,经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直到宁波。水流到哪儿,文化就融通到哪儿!说是清朝皇帝“偷了”江南山水文化的精华,因那颐和园昆明湖的西堤就是杭州西湖苏堤的拷贝。镇江方言中夹杂了京腔京韵,天津话中又带有点安徽方言的味儿。
    
    运河本就是与政治有关。一是服务于战争,二是服务于京师。漕运发达,农业生产力旺盛,官私工商业蓬勃,昨日,今朝,流水依旧,两岸已隔世……
    
    正午的阳光有些热情!选了靠窗的位子坐下,江风时不时地轻抚。船开动了,浪开始拍打,目光远行。
Front : (2004-11-18)
Next : (2004-11-11)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


留言

请先登录!如无账号,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