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宝马,也没有单车
舍友历来在我的电脑挂QQ,他的QQ资料经过他口述由我修改,原文如下:现在的女人宁愿坐在奔驰里面哭,也不愿坐在单车后面笑.
男生宿舍里经常谈论女生,今天在哪哪看到谁谁漂亮,或者说本班恐龙一大群,对大学已经绝望之类的话.有时候我们会调侃女孩子,以极大的阿Q精神满足无聊的单身状况.但空穴来风,亦有根由.
我那舍友的QQ上有一奇女子,资料上写:不要拿你的生活费,挑战我的零花钱.被我无意中看到后,一干人等奉为经典.
"这是个物质社会",很多人以此慨叹社会的功利性.其实这句话表明物质丰富,是好的事情.若表达对社会的反省,则更应当说"这是一个精神匮乏的年代".
因为我们没有理想和信仰.
我们充满目的,可是却没有理想.理想和目的不同,它更远大、更高尚、更富梦幻性.生活在纳粹统治下的犹太人说他们的理想就是活下去,因为就连活着似乎都是个梦.可是生活富足的我们,绝不可以说活着就是理想,必须考虑应该怎样活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只适合单细胞动物,人要有理想.
怎样活着?应该建立怎样的理想?难道只是一味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吗?争名夺利吗?
不对.物质不能缺少,却万万不能过剩.对人来说,相关事物是有穷尽的,物质如果发展到了颠峰,就只会开始毁灭,一个发达的社会对当代而言是好的,对整个历史而言也许是更接近灭亡.打个简单的比方,死于车祸的有车一族远比饿死在自家农田的农夫为多.并不是以此说明物质不应该发展,只是有必要对社会进程不断进行反省.我相信社会学家提倡"大刀阔斧",而哲学家提倡"畏首畏尾",哲学家比社会学家看问题的角度更庞大更具两面性.
争名夺利更不可取.当一个人获得正常的生活条件而依然贪婪的企求更多时,空虚和虚荣将使他不得安宁.拥有庞大物质的人极少能保持开怀,因为物质作为消耗品会消陨,消陨带来空虚感.物质作为实体而可以比较,处于下风便会失落.人是感情的动物,活得好并不需要享受多么奢华的物质,而只要心安理得,心平气和.
精神财富远比物质可贵.使人幸福,这才是我们可以获得的最重要的财富,也是最好的理想.
信仰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做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通常指宗教信仰,宗教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很流行,社会主义国家提倡共产主义信仰.
现在谈信仰是困难的,我们国家不信奉任何宗教,而共产主义,不过是政治口号,没有成为民族信仰.
信仰是关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体系,中国缺乏一种能够说服年轻人的体系.年轻人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传播信仰的过程.教育需要改善,但最大的问题来自于社会现象负面的引导,使年轻人不可能真正信仰共产主义.
从理论本身来说,共产主义是对的,但所论述的梦想过于遥远.人们需要更贴近自己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宗教盛行,它教人为人处世,令人心安.也许中国需要更灵活的方式诠释共产主义,提出更多元化的理论,更实际的目标,而不是把一个美丽却遥不可及的梦试图加在年轻人的脑子里.
现在更适合讨论信念.或许你没有明确的信仰,因为前人的主张体系不能使你完全信服和尊敬,但必然有一些信念支持着你.
没有任何信念比乐观更有价值.
不是说你看到半杯水就是乐观,看到水少了一半就叫悲观,虽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每个角度所看到的都是真相.在社会进程中,少数"悲观者"所提出的问题恰恰值得最大的注意和论证.
在"半杯水"理论中,无论怎么看待,事实是你确实有半杯水.可是如果那个杯子里根本没有水呢?这才是真正能考验乐观者的时候.身处逆境,你是否依然开怀?
回到开头提的那一句QQ资料.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姑娘你喜欢宝马还是坐单车也开心,我没有宝马,压根儿连单车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保持笑容和我在一起吗?
当一些基本的物质条件都无法满足的时候,没有人不会选择离弃.尽管它们是可以被创造的,但人们更喜欢坐享其成.
Front :
QQ资料 (2005-07-19)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