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配置

春天在哪里

隐私日记的延续与改变

<<渡>>的读后感(2)

作者: 黑社会也有春天 日记簿: 春天在哪里
    你喜欢用整段文字描写景物,你一定是个对生活仔细观察的人,也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我在刚刚懂事的时候,读过一篇很烂的文章,其中的一句对我影响深远:在忙碌而繁华的城市中,还有谁会驻足静静凝望天空?那以后我养成了看天空的习惯。再后来,有了写作的欲望,我就去观察被人忽视的事物。没人愿意瞅的街上的老人,下过雨的马路,行驶的公车外移动着的建筑……它们永远是生活的背景。一个游离的眼神,一个踟躇的动作,我在看到它们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在心里面用文字练习去描绘。但还是觉得自己差得太多。怎么说到我了,现在说的是你嘛。
    也许你想借景物表现人物的内心,这是你所说的含蓄。但很多东西仍然可以狠心地将它们删除,人物的内心挣扎和思考可以更多些的,我总是喜欢看主人公的思索(而非质疑)。
    我觉得这小说缺乏一点整体感,像是发生在主人公上的几件事情的合成,也许我们的人生总是要一件一件的去经历事情吧,我也不愿意读太复杂的作品。前面有的地方很慢,后面就好多了,尤其后两章,似乎真有那么点味道,让人想要一口气不间断地读下去,情绪也有些波动,我想这是一个好小说要带给人们必须的东西。
    这个故事好象有三个结尾。而你把这三个结尾都写出来了。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呵呵。去庙上父亲的嘱咐、阳的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解脱、与老人的再次邂逅,任何一个事情都适合作结尾的,而你把它们放在一起,又把每一段的描写都写成好象是结尾的那个样子,让我有一种不够壮烈的感觉,有点拖沓,在故事的高潮之后就淡然结束比较好,会给人更多的回味。
    岚和阳塑造得都不错(阳躺在床上叽叽喳喳讲高兴的事情的样子有点像我),因为没看中间的几章,不知道男发生了什么,总觉得男和健可以归成一类人,都是讨厌兮兮的样子,用你用过的形容词就是“粘乎乎”的。
    至于父亲嘛,人物挺鲜明,但是有点不够丰满,我说不上来,也许是因为他每次都臭着一副苦瓜脸地说教吧,哈,其实不必理论性那么强吧,你是不是直接从书上抄下来那些理论的?HOHO,好在我能看得懂,根基在那儿呢嘛!
    高潮部分的一些感受,我知道你是发自内心所作,当时一定很有感触,它们很能打动人,那一定是你灵感来袭的时候。但是如果现在再问你,你还能原原本本地怀着同样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我总觉得一时的灵感汹涌换来的是读者的感同身受,是同情,只有积淀下来的才经久不衰。我又对你高标准严要求了,可能有些吹毛求疵,但这都是我的真心的感受。
    
    我知道读小说和写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你要承受的一定更多,能写出来一个长篇,无论怎样,都是让人钦佩的事情。
    换作是我,一定胜任不了。
    最后我想说,岚虽然死了,但是我会像他一样支持你。
Front : (2005-10-27)
Next : (2005-10-25)

日记留言

还没有留言,来添加一条吧!


留言

请先登录!如无账号,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