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兴奋,我的夜雨秋风,竟在十一月仍然光顾我的生活。
从八月末到十一月初,都有幸看到这样的景色,几乎成为我生活中唯一的亮点。
地面上反射出来的昏黄的路灯有些模糊,像是洒满了金色的梦。柔和的,有些暧昧,像是慢慢细诉一个古老的童话,真的很美。
这时候,你会觉得整个生活都是美的,一切嘈杂都不见了。我的心就是那条路。
&
麟 16:04:05
请问你对台湾问题有神什么看法
麟 16:04:27
我想说呢.........厄.....台湾 是一个海岛
麟 16:04:32
谢谢
麟
我知道读这样的作家常常被认为是小资们的首选,管它呢,我恰恰觉得这就像佛法,真正的佛法是融于生活的,肥胖的妇女、路边的乞丐都可能是佛的化身。
小说中的有一点我不得不说,当女主人公在出车祸死之前的一会儿,我认为她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她在草地上躺下。躺着躺着,觉得河水淌进了她的身体,涤荡去她的痛苦,她的污点,洗濯去她的自我。那是一个特别的、无法忘怀的时刻:她在忘却自我,失去自我,她不再有自我了;这就是幸福。……生命中无法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
我来了兴致,我想这不是一种激情而是一种兴致驱使着我饶有兴趣地写下一篇枯燥的读后感,因为它源于一个用饶有兴趣的口吻讲出的故事。
本来我写的很烂的麟的小说的读后感应该是给了他一定的打击,可现在它却反过来成了我对自己感到的一种羞耻。我相信今后在读任何一部小说时都不得不想到麟的小说,我也许会为自己的羞耻找到些证据,或者会更加深对自己无知的嘲笑。我总是不由自主拿他的小说和我看到的任何一部小说做比较,并打算在读完一百部小说后重新审视他的小说。
我并没正面对他讲过我理想中的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该说什么呢,说其实就是你这个样子的吗?抛开你这个具体的人,让我说说我从小到大理想中的男人是什么样子。
他应该是很会胡搞的人,有温和的笑容,留长发或者剃卡尺,最重要的是我说话他能听得懂,永远只比我强一点点,这样我会一直佩服他,一起吸收知识,一起成长,永远都会新鲜,无论是因为分歧还是默契,都是幸福的交锋。他一定要侠义,有对生命的感动,还有悲悯。
因为自己是有活泼又沉静的一面,有时善良有时倔强,总得
我把他定义成我失散多年的大兄弟。其实这么说,多少有些抬举自己,毕竟论年龄,论资历,论才学……他都比我强很多。
他总是装疯卖傻的样子,自问自答,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借着乱78糟的想象力。关于那时唯一的印象就是笑到流眼泪,很久没看过那么精彩的疯话了。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他的,因为他总说自己的老子是作家。他说话我也不理他。
忘记是从哪一话题开始,觉得他这人也不是那么的疯癫。在一次和他聊天到最后时,他才告诉我他在写小说,我想,一个炫耀自己老子的人,怎么
你喜欢用整段文字描写景物,你一定是个对生活仔细观察的人,也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我在刚刚懂事的时候,读过一篇很烂的文章,其中的一句对我影响深远:在忙碌而繁华的城市中,还有谁会驻足静静凝望天空?那以后我养成了看天空的习惯。再后来,有了写作的欲望,我就去观察被人忽视的事物。没人愿意瞅的街上的老人,下过雨的马路,行驶的公车外移动着的建筑……它们永远是生活的背景。一个游离的眼神,一个踟躇的动作,我在看到它们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在心里面用文字练习去描绘。但还是觉得自己差得太多。怎么说到我了,现在说的是你嘛。
&nbs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讲《红楼梦》一讲就是三四个月,从夏初到秋末,它在我的头脑中彻底颠覆了这本著作的涵义及实质。
我在读《渡》的时候,一度想学着脂砚斋那样在正文的边边角角作以旁批,又生怕玷污了别人的果实。作罢。
只是,在阅读时瞬间产生的强烈感受,如果不及时捕捉下来,怕是再难重新完整地回忆起来。
有些颓唐,许多感受,我都悄悄将它们丢失了。
<
不要以为我变得更色了,这只是一首吉他曲的名字而已。
至今我仍然不愿意把它想成一次完成性的全过程,但它的确很美,真实,自然,也许就像性一样美好。
还是一种对生命的礼赞。
头脑中总是那样一幅画面,天空湛蓝,日光正浓,鹰击长空,展翅高飞。
仿佛我也张开翅膀拥抱天空,拥抱生命。
&